地球在恐龙时代之前存在了数百万年。这段时间被称为古生代,而恐龙时代则被称为中生代。

在古生代的七个时期中,每个时期都有奇异而美丽的生物:前寒武纪、寒武纪、奥陶纪、志留纪、泥盆纪、石炭纪和二叠纪。

那时生活的生物种类包括爬行动物、两栖动物、鱼类、节肢动物和类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。

在二叠纪末期,一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摧毁了地球上90%的生命。这一切始于大约5.43亿年前。在此之前,还有一个时期叫做前寒武纪,持续了四十亿年。二叠纪的大灭绝事件摧毁了地球上90%的生命,这为爬行动物提供了迅速扩张的空间,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,它们最终演化成了恐龙。

前寒武纪时期

这个时期是地球形成的时期,持续了数十亿年。在几乎整个前寒武纪时期,地球上没有生命。然而,由于我们尚不理解的原因,生命突然开始出现。最初只有微小的单细胞生物,随后在寒武纪时期开始进化成更复杂的生物。

寒武纪时期

寒武纪开始于5.43亿至4.9亿年前。这时,生命主要在海洋中发展,而非陆地上。

寒武纪时期的早期生物包括海口鱼、三叶虫、水母以及一种超级掠食者——异常虾(Anomalocaris)。海口鱼长约2.5厘米(1英寸),它们拥有原始的脊椎,是535百万年前生活在现在中国地区的动物,也是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。

三叶虫是古生代最成功的生物之一,它们的体长可达5毫米到80厘米(0.2到32英寸)。三叶虫也是 scavenger(食腐动物),它们生活在寒武纪到二叠纪(约520百万到248百万年前)。它们遍布全球,通常被称为古生代的甲虫。

异常虾(Anomalocaris)是一种两米长的掠食性动物,具有可拆卸的硬壳,它生活在寒武纪中期的海洋中,现今的北美、中国和澳大利亚地区。异常虾的名字意味着“异常的虾”,它以Hallucigenia、Wixiwaia 和Ophabina等小型动物为食。

奥陶纪时期

奥陶纪时期大约从5.1亿年到4.4亿年前。那时的超大陆土地不支持生命,因此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海洋和海洋中。一些在奥陶纪时期发展出来的生物拥有脊椎,成为了首批脊椎动物。常见的非脊椎动物包括珊瑚、海胆、三叶虫、海绵、节肢动物和水母。

奥陶纪时期的一个生物是巨型的“长筒虫”(Orthocone),它是一种圆锥形的生物,长达10至11米(33至36英尺),生活在海洋中,与现代的鱿鱼有亲缘关系。另一个生物是海蝎(Megalograptus),它长约1米,属于肉食性动物,生活在现今的北美地区。

志留纪时期

志留纪始于4.33亿至4.17亿年前。这个时期开始出现植物,生命终于进入了陆地。陆地生物类似于今天的千足虫和蜈蚣。随着植物的死亡,昆虫和真菌分解它们,第一次土壤开始出现。志留纪的鱼类如头骨鱼(Cephalaspis)属于硬头鱼类。虽然陆地上的生命进化较慢,但水中的大型节肢动物如巨型水蝎(Brontoscorpio)出现,体长达99厘米。由于当时的鱼类骨骼还比较原始,它们的头部使用了骨板来保护大脑。像头骨鱼这样的鱼类有着非常好的导航和记忆能力,但硬质的骨板使它们行动缓慢,容易被巨型水蝎攻击。

泥盆纪时期

泥盆纪时期可能见证了鱼类进化出足和肺,成为首批两栖动物,并成为首批在陆地上行走的脊椎动物。泥盆纪时期也是有鳞鱼类的成功时期,尤其是有剪刀形下颚和大骨牙齿的甲鱼类(placoderms)。这些甲鱼类最终在泥盆纪末期灭绝。在陆地上,植物开始长大,并转变成了第一批树木,并且由于未来100百万年没有什么能吃掉它们的生物,这些树木最终形成了广阔的森林。

石炭纪时期

这是一个巨型昆虫主宰的时期。地球的氧气含量比今天高20%,这可能解释了昆虫为何能长得如此巨大。除了巨型昆虫外,陆地上还漫游着其他许多巨型生物,如大型掠食者埃利欧普斯(Eryops),早期爬行动物皮特拉科洛库斯(Petracolacosaurus),以及一种碳iferous蝎子——普尔姆水蝎(Pulmnoscorpius)。

二叠纪时期

哺乳动物似的爬行动物开始进化,如英诺斯特朗塞瓦(Inostranceiva)、恐爬兽(Dinogorgon)、狼齿兽(Lycaenops)、剑齿兽(Gorgonops)、双尖齿兽(Dimetrodon)、腭刺龙(Edaphosaurus)、双曲脑龙(Diplocaulus)、长角兽(Estemmenosuchus)和褶虫龙(Lystrosaurus)。二叠纪末期,地球的陆地形成了超级大陆盘古大陆(Pangea),并开始干涸,导致如盾龙(Scutosaurus)和佩雷亚龙(Pareiasaurus)等生物寻找水源。二叠纪的灭绝事件甚至比K-T灭绝事件还要严重,K-T灭绝事件摧毁了地球上75%的生命,而二叠纪的灭绝事件导致了地球上90%的生命灭绝

最后修改: 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12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