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昆虫
它看起来怎么样?

蜉蝣是一种娇小的昆虫,具有花边翅膀和三根长的类似毛发的“尾巴”,飞行时会在后方拖曳。它们常被称为“日蝇”或其学名“蜉蝣目(Ephemeroptera)”,因为它们的寿命非常短。成虫蜉蝣的长度从1/4英寸到略超过1英寸不等。它们的软体可以是黄色、绿色或棕色的。有些蜉蝣是黑白色的。长而细的棕色溪流蜉蝣呈金棕色。金色蜉蝣具有黄色的身体,以及黄色的触角、腿和尾巴。它的头部和腹部有棕色的标记。
像所有昆虫一样,它们有6条腿、3个身体部分和2根触角。它们有两根短且带毛的触角,前腿比后腿长。蜉蝣并不是真正的蝇,因为它们有四对翅膀而不是两对。前翅在休息时竖直展开。后翅比前翅小得多。一些较小的物种完全没有后翅。
它们的透明翅膀和轻盈的尾巴使蜉蝣显得异常纤细和优雅。翅膀的标记因物种而异。棕色德雷克蜉蝣(Ephemera simulans)有斑点翅膀。金色蜉蝣(Hexagenia)的翅膀是透明的,没有标记。年轻的蜉蝣翅膀通常呈雾状。
未成熟的蜉蝣叫做若虫(naiad)。若虫有两种形态——扁平型和圆柱型。它们有长腿和位于腹部两侧的板状鳃。它们通常有三根细长的尾状突起和短触角。它们的体色可以是绿色或棕色,取决于它们的食物。
蜉蝣科的名称通常与幼虫的结构相关。例如,扁头蜉蝣的幼虫是扁平的。它们的形状适应了在流水中石块或木头下生活。小鱼蜉蝣的幼虫则像小鱼一样细长。
它生活在哪里?
蜉蝣在全球淡水区域都有分布。匈牙利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蜉蝣群体之一。专家认为大约有三千种不同的蜉蝣物种。北美约有600种蜉蝣。
北美约有12种常见的洞穴蜉蝣。它们的幼虫并不显眼,因为它们在湖泊和溪流底部的沉积物中钻洞。
蜉蝣若虫几乎全年都能在清澈的流水中找到。扁平型的若虫附着在石头或其他基质上。圆柱型的若虫游泳能力强,偏好流动或含氧量高的水域。
蜉蝣幼虫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。最近,河流和溪流的污染导致一些物种处于濒危或灭绝状态。
它吃什么?
没有蜉蝣物种在短暂的成虫生命周期中进食,因为它们只有退化的口器。
水生未成熟蜉蝣通过在水下的岩石上吃小块植物或藻类来获取食物。
它如何自我防卫?
尽管蜉蝣似乎没有任何防御机制,但它们已经在350百万年中几乎没有变化地存活下来。科学家认为它们甚至在恐龙之前就存在。
它经历了哪些变态阶段?
蜉蝣经历不完全变态。雌性将卵产在水面或水下。未成熟的蜉蝣会蜕皮(脱掉外骨骼)并经历几个阶段(若虫期)直到离开水面。蜕皮的次数取决于物种,并受到温度和水质条件的影响。一个典型的生命周期持续一年。
当若虫从卵中孵化时,它可能会在水下生活几年,直到浮出水面蜕皮成“亚成虫”(subimago)。这是若虫与成虫之间的过渡阶段。亚成虫通常在几小时内蜕皮成完全成虫。它们有翅膀,像成虫一样,但不能交配。
当亚成虫到达河流或湖泊表面时,雄性亚成虫会从它的幼虫皮肤中挣脱出来,幼虫皮肤会漂浮在水面上。它的腹部末端会拖着一对长长的丝状物。在这个带翅的初始阶段,亚成虫会扑动翅膀飞向河岸,降落在树枝上,再次蜕皮。蜉蝣是唯一在达到带翅阶段后还会继续蜕皮的昆虫。完全成虫阶段被称为“成虫”(imago)。成虫只会活一天或两天,足够进行交配并产卵。
雄性在空中聚集,寻找雌性进行交配。它们有双焦点眼睛来帮助它们寻找雌性。每只眼睛的上半部分放大,便于在空中找寻雌性。雄性用长前腿抓住并固定雌性。交配后,雌性飞走,雄性继续寻找另一位配偶。雄性继续竞争寻找雌性,俯冲并扑动翅膀飞过水面。
几个小时内,雌性会在飞行时低飞在水面上,或者通过将腹部浸入水面来产卵。它们也会潜入水下产卵。雌性通常在产卵后立即死在水面上。
它有什么特殊行为?
在一些物种中,雄性会在空中聚集成几米高的飞行柱,雌性飞入其中与雄性交配。无论是否成功,它们在一小时内都会死去,尸体会积累在水面上。
一些蜉蝣物种甚至不产卵。整个腹部和其中的卵会直接断裂并掉入水中。
蜉蝣属于蜉蝣目(Ephemerida)。它们的学名指的是它们非常短暂(短暂的)成虫生命周期。
它对人类有什么影响?
未成熟的蜉蝣是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。许多钓鱼诱饵和人工钓鱼蛾的样式就是模仿蜉蝣的。钓鱼者将亚成虫称为“ dun”,而成虫称为“ spinner”。
一般来说,蜉蝣不为人注意,也不被认为是害虫。它们不会通过传播疾病或叮咬来伤害人类。夜晚蜉蝣群聚在电灯周围时会带来一些问题。死去的蜉蝣有时会导致河流或湖泊发出难闻的气味。
来自五大湖的数百万只成虫蜉蝣的爆发曾经在托莱多、芝加哥和绿湾的 sidewalks 上留下成堆的死虫。这些巨大的蜉蝣孵化现象在1960年代消失了,因为这些湖泊已经受到污染。最近,蜉蝣的群聚又在伊利湖周围出现,这表明湖泊已经恢复到健康水平。